亲疏远近

 

刚和我姐聊天,说起本周为何周末没打电话回家的问题,然后发现这几年自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怪圈

15岁之前,老爸老妈几乎可以天天看见我,15岁后就差不多离开家在外读书了,从每周回家一次,到半月回家一次,到一月回家一次,到大学几乎就是半年回家一次,我慢慢远离着我的家庭。

等到读了大学,不知为何,大二的某个晚上,我突然恍然大悟,觉得自己对爸妈的关心太少了(当然现在也不够),或许还是为了自己,为了宽慰自己的良心或者说不够尽孝,从那时起,几乎雷打不动的每周末打电话回家,周五,周六或者周日的某个晚上一定会打回去,大多的时候是周六,周日打的时候是自己忘记周六应该打回家,周五打的时候是怕自己周六周日都忘记了不好,提前想到了电话回家这件事。周末电话回家似乎成了我的一件每周的任务。

就这么,半欺骗着自己还算孝顺,我竟然不知不觉中坚持了将近四年了。

老姐说习惯是种很可怕的力量,他们已经习惯于我每周准时周末晚上23点左右电话回家了,所以等着周六,过了周六,等着周日,过了周日,等周一。似乎每到周末等待成了这几年很固定的生活习惯。我似乎有些明白,我们是父母生活的全部,而父母只是我们生活的部分的一些隐痛。

因为近期个人的原因,或许总是迟着才记起来给家里打电话,老爸老妈就会觉得是不是我忘了他们,不再像以前惦念他们。而我每周打电话的目的恰恰是想证明自己其实还是惦记着他们的。

然而像我姐这样的,虽然我每次要在老妈面前诋毁下她怎么老不打电话回家。她可能会一个月甚至或者两个月可能都不会和家里有任何联系,可是每次老爸老妈接到她电话的时候或许会有很多的惊喜与意外,而在接到电话的瞬间或许对于他经常不联系家里的偶尔的抱怨也都消散了。

老姐属于那种经常不联系家里人,很长时间才会没规律的突然间往家里打个电话的,然而如果有空,她还是会喜欢回家去看看爸妈。

而我属于那种每周固定联系家里人,基本雷打不动的不变的规律,可是即使有空,我也会找各种借口懒的回家去看看爸妈。

我一直都不知道爸妈到底喜欢的是那种方式,虽然每次电话中,老妈肯定会表扬我这样,没事有事,每周一定会电话回家去问候,有时候虽然仅仅是几分钟。虽然我姐联系的没那么勤快,不过她回家的频率肯定比我高,虽然一年也没几次,她们或许也更喜欢能够亲眼看到我们,而不是仅仅是每周的电话。

我发现很奇怪的现象,每次我忘记了迟了才打电话回去,然后嘱咐他们想我的时候,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每周末我一定会打回去,如果忘记了,他们要主动打给我,不过貌似他们后来几乎就从来没有主动打给我过,及时周末我忘记了。而大一的时候还偶尔隔三差五的接到他们过来的电话。姐说,他们已经习惯我打回家了。

还有,我十次电话几乎九次是我妈接的,一次我爸接的时候往往因为我妈不在边上。而十次电话里,几乎七八次是我和我妈聊天,还有两三次我爸会接过电话,而这样的情况往往是我妈让老爸也来说说话,后者我要求老爸接电话,而其中有时候即使双重邀请,他还是不愿意接电话。后来我也慢慢接受了,原本他就不属于善于言谈的人,每次他接电话,其实说的话和问候的内容也几乎没有任何差别,似乎我从来没有很认真的和他谈论过我的事情,或者说过一些笑话,而是统统的倒向了我妈那边。

所以其实越长大,我对他的了解感觉越少,我很少能感知到他在想什么,这或许也是我做的不够的地方。

回到刚刚说到的习惯问题,如果按照现在的老爸老妈表现出反应的逻辑,如果你以固定的方式表达对一个人的好,时间长久了,对方就会习惯性的接受这种固定的好的习惯,而当某一天做的不够好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对他们不够好。而如果一开始就没有让他们养成接受这种固定的模式,偶尔为之,反而倒觉得更好。

是不是,我们习惯于对对方好,而一旦这种好让对方当成了习惯,当成了理所当然,我们就背上了永远只能更好的枷锁,只要有次做的不好,那就是不好了。所以为何陌生人或者不是很熟悉的人对自己偶尔的关心,我们会感动下,因为我们几乎不曾对他们有任何期许过。因为意外而感动下,虽然其实那些事远远还不值得我们感动或者铭记。

所以某一天,当我说我不能更好的时候,我心里好悲伤,我怕自己就开始走下坡了。对应该关心的人,想关心,却感觉自己在当下不能够更关心的时候,我知道我很危险了,迷惘,迷失……

伤害

纠结

寻找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