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的时候做什么选择才能不后悔?

自从出国留学后,很多人开始向我咨询留学相关的问题,去哪个城市,选哪些学校,学什么专业,英语分数是否够等。坦白说,这个问题虽然因人而异,但今天我想结合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从这四个角度来分享下自己的看法:

一,城市

市是你的舞台,尽可能选一个大舞城

遇到过很多朋友,到美国后才哀叹自己当初很大的失误是选错了城市。不管当初是因为校友活动,招生官宣讲,专业偏好,还是学校排名等而选择了一个学校,只有到你真正搬到美国,住上几个月之后你才会感受到那种不同城市之间巨大的落差。而这种巨大的差异性,从日常生活,学习社交,到实习工作都会一步步渗透,让你感受到因为城市地点而产生的差异。

我出身在浙江的小山村,初中考去了县城的私立中学,大学努力到了上海,工作几年后又来美国留学。每一次重大的变化和选择,我都会把城市做为我最重要的考量指标,城市很多时候就是资源的代名词,尤其在中国。就我个人从小山村到创业圣地硅谷的个人经验来说,我太理解一个城市和其所附带的资源带给我个人命运的重大影响了。

记得在硅谷一次华人MBA活动上,几百个人参加,主持人说了一句话:不管你们之前在美国哪里上学,最终都会来到这里。

所以如果可能,请尽可能选择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这样的大城市吧,除非有一个顶尖的名校诱惑你!

一个大城市在你学习工作后给你带来的机会和巨大的资源是远远超过你能想象的。如果金融和艺术就选纽约,科技和创业选择硅谷,娱乐和游戏选择洛杉矶,尽量靠近你未来工作和生活资源集中的地方,因为命运最终很可能还是会把你推向那里。

二,学校

充分利用学校带给你的资源

如果选定了城市范围,尽可能选择那些城市里最好的大学。最好的大学往往在当地聚集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强大的校友网络,美国是一个非常注重校友网络的地方。

比如在UCLA的时候,作为安德森商学院创业协会的总监,我在学校时一直负责商学院和学校知识产权办公室对接,帮助那些希望创业的商学院学生和知识产权教授沟通和交流。而我一个MBA学长就是在商学院期间将其关于快速扫描大脑损伤的神经科学领域的部分知识产权进行了商业化,在学校期间就创立自己的公司Neural Analytics,至今融资超过五千万美金。

学长创业故事链接: http://www.anderson.ucla.edu/assets-digital/the-centennial-issue/fostering-collaboration

校友资源则是你在考虑学校选择时最不应该忽视的一点。

在美国找工作和中国很不一样,美国公司非常重视内部推荐,可以说强有力的内部推荐几乎是你拿到面试最好的敲门砖。校友一般也都希望公司能够招募更多自己学校的毕业生,都比较热心的帮忙。不管是实习还是全职工作,如果你能够邀请公司的校友尤其是重要的校友推荐你,你已经比其他人都领先了一步。

就我个人来说,在毕业求职阶段,我记不清通过LinkedIn和学校数据库联系了多少校友,绝大部分校友都愿意帮助我提交简历,很多他们都通过电话帮助我更好地了解申请职位和部门的具体情况,甚至介绍给招聘经理,有些在咖啡馆聊天,也有一些邀请我去他们公司参观。

在美国,学生和学校的连接并不会因为毕业就中断。美国学校崇尚体育精神和热衷举办各种体育联赛,你会看到即使毕业几十年的人,也会关注学校的球队和比赛,一到重要比赛会赶去现场加油。

大学对你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标签这么简单。因此,如果要留学,尽量选择一所综合实力强大,资源丰富,校友网络紧密互助的学校吧!

三,专业

兴趣导向还是工作导向,请想清楚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在选专业的时候终于没有性别之分了。留学的时候其实专业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不同的专业就业情况有着天壤之别,有时候甚至决定了你是否能够顺利留美工作

如果你的目标是比较现实的能够留在美国工作,那就尽可能提前了解一下中国留学生留美工作的主要专业和就业领域是什么。

我这么说并不是推荐所有人都去追逐那些热门专业和工作,毕竟这个社会人人各有分工,这个世界当然需要音乐艺术影视社会人文学科等各方面人才,而且他们之中也不乏成功人士。

只是落实到具体个人来说,如果留学目标是毕业留美工作、拿绿卡等,那选择一个比较容易好找工作的专业无可厚非。

在美国科技为本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依旧如日中天,如果你刚好个人也感兴趣,那选择计算机或者数据分析相关的专业几乎是最好找工作的,尤其是在硅谷。

我一个复旦本科同学,硕士留学法国,后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上海拿着收入不菲的工作。后由于家庭原因移居硅谷,如此雄厚的背景依然很难找工作,因此她在业余时间报名计算机编程课程。MBA的一个学妹毕业后找产品经理和市场相关的工作,也是举步艰难,于是曲线救国报名了计算机编程课程而成功入职了Pinterest成为一名工程师。所幸的是,她们都是学习能力非常强的人,在几个月的学习之后就可以华丽的转身。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选择计算机,你也可以选择财务会计,市场营销或者分子生物等其他学科,只是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不妨把目光放的长远一点,考虑下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毕竟留学不菲,这笔投资既是你父母所出,你也应该考虑下合理的投资回报比。如果你留学不单单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是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亦或有其他打算,我也十二分为你高兴,坚持自我和追逐梦想的勇气实属难能可贵,也祝愿你在属于你的领域有别样的精彩!

四,英语

我知道英语重要,但不知道竟然如此重要

如果说我留学前有一个重大的误解,那一定是英语。我一直知道英语很重要,但不曾料到,它比我想象的还要重要。

初一才开始学习英语的我,从小到大英语都不是我的强项。高考前,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还不错的记忆力,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我的英语勉强达到不错的成绩。到大学我就已经深刻的体会到了与大城市里同学的巨大差距,那流利的口语和地道的发音即使我大学四年努力补拙也依然望尘莫及,而这种差距在本科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更加凸显。

投行咨询快消等外企对英语有很高要求的工作,我都几乎挂在了英语面试环节。虽然此后5年一直在世界500强工作,但工作和生活中几乎也用不到英文,也逐渐遗忘了英语的重要性。

出国留学前,我也是和绝大部分人一样,努力准备考试,希望有一个不错的成绩能够让自己申请到更好的学校。英语成绩在那时的我看来,只是自己用来申请学校的一个加分项而已。然而“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英语成绩和英语能力压根就是两回事,没有在出国前好好提高英语能力的我,很快在美国就被啪啪打脸了。

上课的时候等我心里想好了如何回答,其他同学早已举手流利回答了教授的提问;小组讨论的时候,由于我表达不流畅,我认为真知灼见的想法也会被team member忽视,因为我无法让他们理解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小组分工,我只能做简单的幕后支持,上台演讲陈述方案的总是那些英文口若悬河的同学;酒吧聚会,同学们在和我简单寒暄之后就转身和其他人交谈了;课前阅读课后作业,别人花2个小时我可能要花5-6个小时;曾经自诩学习和社交能力突出的我,突然在陌生的环境里感觉被打回了原形,而我也不得不为自己曾经没有学好英语而买单。

英语它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是沟通和交流的技能,更是了解另一个文化的入口。

当你无法掌握这门技能的时候,你的能力和才华都会在沟通障碍下大打折扣。

你以为新世界的大门向你打开了,但是或许你可能只在大厅徘徊,而无法真的走到新世界里面探险,而新世界里有无穷的房间,每个房间都五彩斑斓待你发现。

所以如果可能,请务必在出国前把英语学好,尤其口语表达能力。

结缘 Cambly

因此,当机缘巧合的接触到Cambly的时候,我毅然的从当时的移动支付公司离职,加入了这家低调的硅谷教育科技公司。从个人的成长经验中,我深刻理解到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缺乏英语交流环境,非常需要Cambly这样的产品。

创始人Sameer和Kevin之前都是Google的工程师也都是语言学习的爱好者,他们创建Cambly希望给全球的英语学习者提供平价又方便的英语学习平台,让全世界的学生7*24小时可以随时随地跟母语者学习英语。

结合他们此前Google工作经历以及创业项目的语音视频技术积累,如今Cambly已经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百万的学生在Cambly学习英语。

不同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中,英语老师来主导英语教学过程, 按照既定的课程让学生逐步学习英语,Cambly最为强调突出语言在交流中的实际应用,因此特别突出“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将英语学习的主动权最大化的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学习兴趣需来安排和老师的学习,摆脱了传统英语学习枯燥和千篇一律的学习方式,真正落实了寓教于乐的理念。

另一点很大不同的是老师,Cambly的英语老师背景各异,犹如一个新世界的宝藏。除了旅居在全世界教授英语的专业英语老师外,Cambly还有来自各行各业的热衷于英语教学native speaker。我曾今采访过一个英语老师,她是环球旅行的音乐家,回到法国小农场家里的时候就给Cambly学生上课; 也遇到过一位神奇的老师,他是宋美龄晚年在纽约的医生,让我感觉有些历史和现实交错的感觉;也和飞行员,作家,演员,大学教授等上过课,每一个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明白了,Cambly为什么区别于其他的在线英语产品。

用了Cambly,你会上瘾!

在我看来, 中国学生在阅读和听力能力普遍比较强,但是相比之下,英语口语却是怎么都突破不了的难关, 这也和我们平时有更多机会进行输入项的练习,而很少有机会进行大量的口语输出的练习有关系。

但其实,英语最重要的部分恰恰就是口语,而练好口语的关键就在于“说”,“敢说”。只有敢说了,才是真正学会了如何应用这门语言,所以今天我真诚希望跟大家推荐一下我们Cambly这个产品。

Continue Reading